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开云(中国) > 行业新闻
林业扶贫奏响脱贫摘帽最强音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网      发布日期:2016-10-17      浏览次数:2964次
  中国绿色时报10月17日报道 10月17日,是全国扶贫日。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效益,林地、林木资源是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在扶贫中具有独特作用。发展林业是实现精准脱贫的生态基础、必然选择和优势所在。
  自2015年中央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后,国家林业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各地林业特点和实际,牢牢遵循坚持不懈、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注重实效,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保护生态、绿色脱贫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补偿脱贫与特色产业脱贫并重,精准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统筹,助推脱贫和绿化国土并行,使林业扶贫工作一年比一年扎实,一年比一年富有成效。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迈出了成功第一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林业力量。
  主要领导亲自抓 扶贫怎会不给力
  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硬指标、硬任务。国家林业局党组历来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亲自部署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林业扶贫攻坚工作。
  今年4月17日-18日,张建龙前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独山县调研林业扶贫攻坚工作。张建龙在调研过程中指出,石漠化地区土壤贫瘠,生态环境恶劣,这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要继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优先安排贫困地区退耕还林任务,支持贫困人口利用退耕补助增收。要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生态建设,通过生态补偿和生态工程帮助贫困人口增收。
  9月9日-10日,张建龙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调研林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张建龙强调,充分发挥林业在精准扶贫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加强对定点帮扶地区的倾斜支持,不断提高林业产业精准扶贫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生态护林员 就业扶贫有“术”
  生态护林员是指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利用中央财政资金购买劳务,符合选聘办法、受聘参加森林资源管护服务的人员。
  将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是做好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林业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的重大创新。实施生态护林员政策,既可促进森林资源的有效管护,又能帮助贫困人口直接稳定脱贫,是保护绿水青山和促进农民脱贫奔康的双赢举措。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要求,规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办法》。
  《办法》要求,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应坚持“精准、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突出重点,统一管理。坚持精准落地、精准到户、突出重点、自愿公正和统一管理的原则。生态护林员应已列入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年龄一般在18-60岁之间,身体健康,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责任心强;政治素质良好,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生态护林员管护对象为森林资源,重点是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生态林;管护区域为乡镇林业工作站(或相关管理机构)可以组织管护的范围;管护面积参照地方现有标准。同时,要处理好与原有护林员的关系。
  精准在生态 突出在产业
  贫困地区大多处于江河上游、湖库水系源头、农牧交错地带,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生态系统又十分脆弱。加强其生态保护与建设,是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的需要,也是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选择,更是山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累计投入资金616亿元,完成造林2252万亩,森林面积净增580万亩,使全省森林总面积达到48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5%,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5个百分点,成为全国造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与此同时,山西各地将发展干果经济林为主的林业产业作为调整农民种植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的突破口,来自林业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17%。
  山西虽是造林大省,但仍是资源小省、产业弱省。山西省森林覆盖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尚有宜林荒山3900多万亩,特别是吕梁山区23县林业生态更脆弱,治理难度大、建设任务重。
  从建生态、抓扶贫、促小康的大局出发,山西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造林公司、林业大户组织贫困户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凡是由80%以上贫困户组成的造林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议标方式,优先让其承包造林绿化工程,让贫困户在参与造林工程中获得利益,实现工程落地、生态脱贫。山西省58个贫困县每年完成的450万亩造林任务全部安排给脱贫攻坚造林专业队,每亩投资800元,其中劳务收入按亩投资45%测算,可为贫困农民增加劳务收入12.96亿元,平均每年可脱贫10.4万户、41万人。
  林业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技术相对容易掌握,非常适合贫困群众一家一户从业和经营。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发展,对于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真正实现兴林富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林业生态工程的深入推进,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紧紧抓住实施契机,盘活荒山荒地资源,采取先种后补的方式,加大种植补贴,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大力发展刺梨种植,在全州掀起种植刺梨的热潮。据统计,2013年-2015年,全州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项目、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植被恢复费造林、造林补贴项目等生态工程项目完成种植35.82万亩。
  定点帮扶 一个也不能掉队
  贵州省独山县、荔波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国家林业局定点帮扶县。多年来,国家林业局通过选派挂职干部、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等大力支持这4个定点扶贫县的扶贫攻坚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按照中央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要求,国家林业局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帮扶力度,加强对定点帮扶地区的倾斜支持,帮扶荔波、独山和罗城、龙胜4个定点县实现到2018年全部摘帽,建档立卡人口如期脱贫的目标,不让一个掉队,保证脱贫成果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独山
  驻村干部来了 脱贫信心增了
  独山县总面积2442.2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识别,全县现有贫困人口59500人,贫困发生率17%。独山现有林地面积6.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5%,林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张明吉,国家林业局派驻贵州省独山县紫林山村的“第一书记”,通过一年的努力,为紫林山村带来了巨大变化。
  紫林山村地处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都柳江源省级湿地保护区腹地,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当地原生的泥炭藓,是一种重要的涵养水源的湿地类植物。近年来,随着价格的上涨,当地村民经常会去适生区域乃至保护区内采摘售卖,这成为他们重要经济来源的同时,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实现习总书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张明吉采用了“堵”“疏”结合的方法,在紫林山村开展了湿地奖励补偿与扶贫发展模式探索。一方面,申请建立了50人编制的生态护林员队伍,对野生泥炭藓区域进行全面管护;另一方面,引导村民利用农田栽培泥炭藓,先后整合林业等近500万元资金,支持村中合作社、村民进行农田种植;同时申请发放了中央湿地保护奖励资金80多万元。目前,全村泥炭藓农田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不仅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了有效控制,逐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更初步形成了“山上全面保护、山下适度开发、农田采养结合”的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扶贫模式,仅此项产业就将为种植农户每亩年增收2500元以上。
  荔波
  产业带动 “三无”村变小康村
  荔波县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其中布依、水、苗、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92%。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800人,贫困发生率19.3%。
  八烂村位于荔波县樟江沿岸,总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00亩、林地面积27000亩(可开发利用荒坡15000亩)。八烂村通过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充分发掘其丰富的荒山荒坡资源,通过开展经果林种植,探索出“支部+合作社+能人+农户”的“大联产、大承包”的组织化推动、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带动的脱贫致富路。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766元,位居荔波县之首。从过去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渠道的“三无”贫困村蜕变成“人人有产业、人人能就业、人人能脱贫”的富裕村、小康村。
  近年来,八烂村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农户情况、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通过合作社共流转荒坡荒山种植果树5000余亩,流转田地800亩,小田变大田整理400余亩。目前,村合作社会员达300余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7.8%。全村经果林面积1.2万亩,挂果面积达5000余亩,经果林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龙胜
  找“穷因” 拔“穷根”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一个苗、瑶、侗、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总人口17万,其中农村人口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万。全县土地总面积36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14万亩,森林覆盖率79.12%,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林业大县。“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各类林业投资10.66亿元。
  2015年6月,高中海从国家林业局选派到龙胜各族自治县。作为一名林业部门下派的干部,如何发挥龙胜的林业优势,如何引导山区群众走出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脱贫致富路,是高中海一直思考的问题。到达龙胜后,高中海先后多次组织专家,深入花坪自然保护区、泗水乡、瓢里镇、三门镇、江底乡等地,针对致贫原因、经济发展状况、森林生态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
  今年年初,高中海积极协助国家林业局扶贫办,开展林业金融扶贫工作。结合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绿色银行,以政府购买生态的模式,开展贫困地区生态补偿综合试点,结合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争取加大转移支付,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补偿制度,使龙胜“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实现“山上有林、林下有业、百姓有钱”的“三有”局面。
  罗城
  毛葡萄 绿了石山富了林农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是广西喀斯特地貌最集中连片的县份之一。罗城县总人口38万,其中农村人口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万。全县土地总面积398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94万亩,森林覆盖率67.5%。“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各类林业投资8.6亿元。
  毛葡萄是广西九万大山特有的、有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野生植物,罗城是毛葡萄野生资源的分布中心,是“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罗城把种植毛葡萄作为治理石漠化的最佳选择,把发展毛葡萄林下生态养殖作为促农增收、助农脱贫的有效途径,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措并举,推进毛葡萄产业和林下生态养殖增量提质发展。目前,全县毛葡萄种植面积达7.5万亩,建成县级示范基地2个,其中万亩毛葡萄基地1个,乡镇级示范基地11个。全县毛葡萄投产总面积达3.4万亩,产量9000吨、总产值4800多万元。罗城县利用林下养殖面积达50万亩,其中毛葡萄林下生态养殖面积2万亩以上,林下生态养鸡300万羽,林下养殖产值突破2亿元,覆盖农户2万户,实现养殖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2016林业扶贫大事记
  10月16日,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龙参加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局派驻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扶贫挂职干部高中海获脱贫攻坚创新奖。
  9月9日,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龙出席农业发展银行支持罗城县林业定点扶贫项目贷款意向书签字仪式;9月10日参加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支持林业定点扶贫县全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目前,国家林业局金融扶贫工程全面启动,贵州荔波、独山已落实金融扶持资金29.53亿元。
  4月17日-18日,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龙赴贵州荔波、独山两个局定点帮扶县调研考察,并到国家林业局派驻独山县第一村书记所在的紫林山村走访贫困户,对下一步扶贫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4月18日,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龙出席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并讲话。
  9月9日-10日,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龙赴局定点帮扶县广西罗城县调研考察,对产业脱贫作出指示。
  1月17日-20日,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部署,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带队,会同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赴辽宁省开展扶贫宣讲活动。
  5月19日,印发《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涉农资金整合中林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6月12日,印发《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通知》,对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思路、工作重点进行部署。
  6月30日,印发《国家林业局定点扶贫帮扶计划》,对定点帮扶任务进行部署、分工。
  8月16日,印发《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财政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
  4月19日,国家林业局与农业部等九部门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