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生态红线守护“复苏”大森林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 发布日期:2015-08-18 浏览次数:4614次
核心提示
让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从上世纪末的“天保工程”到如今的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我省森工林区不断守护着这片大森林,他们严守四条生态红线,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不断进行收回林地、更新造林、森林抚育的各项努力……终于,这片1009.8万公顷的大森林开始逐渐“复苏”。
2013年6月,桦南林业局施业区内连续发生3起东北虎袭击家畜事件。
2014年9月,东北虎在林口林业局施业区吃了两只羊,伤了一头牛,这是东北虎在黑龙江境内首次出现在人工林区域。
2014年11月,苇河林业局冲河林场向阳沟发现野生东北虎踪迹。此处,距省城哈尔滨仅160公里。
2015年7月15日,绥阳林业局老爷岭国家级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内红外监控相机拍到,一只成年雄性东北豹正在标记领地,标志其在此落户。
桦南、双鸭山、林口、苇河、大海林……最近几年,东北虎的踪迹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森工林区。不仅东北虎、东北豹频繁出没,黑熊、野猪、马鹿、狍子、梅花鹿等动物更是经常出现在设在森工林区的远红外相机里。野生动物的频频出没,种群数量的恢复和增长,这一切,在为森工的生态建设点“赞”。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生态安全
龙江森工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肩负着建设好国家重要的战略木材生产基地、守护好东北华北天然屏障的重要任务,多年来森工林区通过两期“天保工程”的森林抚育、森林经营等活动,使自然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2014年4月1日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我省森工林区更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停伐试点工作的部署,以转观念、转方式、转职能、转重点、转思路为主线,以严管理、严要求、严治林为手段,守住停伐警戒线,确保停伐工作停得下、稳得住、不反弹。
他们成立了停伐试点组织机构,全面负责停伐试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工作;落实了停伐责任,2014年4月1日后木材生产活动,一律视为滥伐,依法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严格控制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对超出伐区调查设计和采伐申请,一律不予审批;全面清理严格稽查,健全“严打、严防、严控”体系,堵塞乱砍盗伐等非法来源木材销赃渠道;适时开展“亮剑行动”,坚决打击盗伐滥伐、违法收购木材、毁林开垦、非法征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确保国有森林资源安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预防超限额采伐问题发生。
为提高林区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他们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同时突出资源保护、转型发展、产业项目、林地经营、多资源开发,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进一步完善森林抚育管理。实施森林抚育“十不准”:即不准出材,不准借抚育解决多种经营原料和烧柴,不准割经济植物和药材,不准借抚育乱砍滥挖、盗伐,不准无设计抚育,不准未经审批施工,不准出现作业不实、面积不准问题,不准以森林抚育产品抵工资,不准外委抚育,不准出现隐性消耗资源、破坏资源问题。
各林业局高度重视林地清理回收工作。穆棱林业局,今年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的林地回收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落实责任区、责任人,护林员落实到沟系、林班、小班、地块,从而保证了林地回收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载体,在林场、乡镇、村屯张贴有关林权林地管理政策的公告2000余张,出动林地回收宣传车20余辆,大力宣传林地回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有争议的地块及时上报,林业局资源部门会同村屯共同认界,GPS定位,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在全力维护《林权证》法律地位的同时,确保稳权划出部分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已完成林地回收面积3万多亩,退耕还林完成9500亩。
产业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如何实现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森林资源管理为主的职能转变,如何从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转变,如何让习惯了砍树生活的林区人去种树,去向生态要效益,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龙江森工不仅按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要求,实现了森林资源管护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了森林资源管护质量和成效,而且对转型中的下岗富余人员,做到“分流有途径、转岗不下岗、收入多渠道、增收有保障”。同时,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监管到位,保障林区干部职工的基本生活和社会正常运转;细化措施,确保新增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使新增资金使用既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坚守政策底线,又符合森工林区实际,鼓励改革转型,有利于安置分流富余人员。
迎春林业局通过发展黑蜂产业,不仅让养蜂户认识到,林木这个蜜源植物,是自己发家致富的根基,还把“腰包儿”与森林管护挂上了钩,养蜂人自然成了“森林的卫士”。为破解保护森林资源与土地收益的矛盾,迎春林业局还确立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方针,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生产的大豆、玉米、红小豆、芸豆、白瓜子等农产品通过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日本JAS有机农产品标准认证、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现在,生态农业收入占农场职工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职工群众也因此认识到了“林茂则粮丰粮贵,毁林则两败俱伤”,使拱地头、扩地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实现了护林育林与土地收益的共赢。
“今年重新装修,把家庭旅馆扩大了规模,能接待40多人,媳妇在家经营,我在景区从事旅游服务。七月份进入旅游旺季以来,游客不断,收入不错。”柴河林业局宏声林场职工张传伟说起自家的“聚缘居”家庭旅馆,神采奕奕,踌躇满志。
柴河局宏声林场因威虎山九寨景区坐落在其施业区,搭上了旅游经济的顺风车,“吴家大院”、“老兵农庄”、“清溪山庄”等各具特色的家庭旅游蓬勃兴起,沿景区公路两侧整齐排列,房前屋后的菜园、果园生机盎然,成为通往景区必经的靓丽风景。
目前柴河林业局通过坚持“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努力践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推动“山增绿、局增效、人增收”。在生态保护上,树立“再也不能吃子孙饭、花生态钱”的理念,森林覆盖率由77.6%提高到91%;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生态效益同步增长,为保护全省生态安全、水利安全、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生态经济上,坚持“林业经济林中发展”,实行一场多品、一场多业,建立龙头企业与基地业户框架协议收购机制,带动了沿湖、沿路、林缘、庭院四条经济带和坚果、食用菌、山野菜、无公害大豆、林禽、林畜、北药、渔业八大绿色特色基地产业化发展。建设了威虎山九寨、威虎山雪村和莲花湖中心景区、2个接待中心、3个旅游主导型示范林场及旅游配套设施,开发了全省最大的水上乐园、森林小火车、威虎山漂流等30多个旅游项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林区职工群众在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发展中获益,“生态引擎”助推“绿色经济”优势日益显现。
严格管护守住资源根本
我省森工林区一直把建设“北方生态屏障”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作为最高职责和神圣使命,把森林资源视作“命根子”。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不仅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还按照划定的森林、湿地、植被、物种四条“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管制。为此,它们加大了对破坏林地资源案件的查办督办和行政问责力度;积极开展林地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林进人退”的“生态移民”战略以及“人退虎进”计划,对有野生东北虎、豹分布的林场所有计划地调整撤并。目前已有20多个林场、1万多人撤离原生产生活地,有效减少和控制了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干扰;抓好森林防火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防止发生较大森林火灾。
经过不懈努力,黑龙江的青山绿水得到了快速修复,森工林区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公顷蓄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四增长”;相继建起的21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了106.58万公顷,从而使野生动物黑熊、野猪、狍子、野鹿,以及猞猁、豹猫、狐、貉、兔、花尾榛鸡等得以“安居乐业”,就连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的野生东北虎、豹,在俄罗斯至中国东北的“生长廊道”上自由穿行的同时,也产生了“住下来、安个家”的意愿。
为保护好野生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保护区除联合边防驻军部队、森林公安、各基层单位,共同开展对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的巡护稽查等专项执法工作,震慑犯罪分子。此外,他们还在保护区内建立了30余处野生动物补饲点,为冬季雪大难以觅食的野生动物补饲。保护区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生态保护的步伐。他们与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及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在老爷岭东北虎保护区架设了200余台远红外自动摄像机,监测区内野生动物活动情况,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数据;实行SMART巡护,保护区内设立专职东北虎巡护员,平均每人每年巡护200余公里。
青山黑土间,生态文明的意识在不断蔓延,生态转化的经济效益不断显现,生态带来的环境改善正在逐步“利好”林区,龙江森工人踌躇满志,力图打造出一片更好的碧水蓝天。